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报告

河海大学“扬城小巷连古今,红色传承探非遗”实践团赴扬州开展实践

时间:2023-08-24 关注: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所述,“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召,8月12日至8月18日,河海大学“扬城小巷连古今,红色传承探非遗”实践团为探寻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之路,前往江苏省扬州市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雕版声声 墨香四溢
实践团首先前往扬州双博馆,对于“雕版印刷”这一非遗技艺作初步的了解。双博馆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气息与文化氛围,在当地颇负盛名。实践团成员在此观摩了先人流传的雕版实物,学习了雕版印刷的技艺,感受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历史发展和扬州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馆内的陈列展览,以雕版工艺流程和历代雕版印刷为重点,全方位反映了中国雕版印刷的历史沿革及其在世界印刷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展馆还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在中庭的互动演示区,古代“绝活”在这里得以复活,几名雕版印刷传人为观众现场演示备料、写样、刻版、刷印、装订等工艺。另外,实践团成员还参与体验各个流程的制作,感受古人的辛劳和智慧。
 观摩雕版实物
拜访名师,研学传习
在博物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初步了解后,实践团来到扬州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分别拜访了剪纸和雕版印刷的传承人。486非遗集聚区作为全国最负盛名的专业性工艺美术展馆,展示了百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项目,其中“扬州剪纸”和“雕版印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更是486非遗集聚区中的重要保护项目。
队员们首先拜访了张秀芳剪纸工作室。张秀芳的孙女、同为扬州剪纸传承人的汪颖女士热情地接待了实践团。工作室内,陈列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引得队员们情不自禁地驻足欣赏。
作为扬州剪纸传承人,汪颖女士自幼便跟随奶奶张秀芳练习剪纸。张秀芳女士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扬州剪纸文化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腰杆一定要挺直,凳子只能坐三分之一的面积;四根手指都要握进剪刀里面...”汪颖女士笑谈着奶奶儿时对她的教诲。
为了让队员们切身体验扬州剪纸的魅力,汪颖女士为队员们提供了剪子与模板。实践现场,汪女士不仅热忱地回答着队员们的疑问,还手把手指导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剪纸技巧进行传授。这些看似简单的图案,在动手实操时却阻碍重重,需要采用掏剪、抽经的手法,一气呵成、线线相连,对剪纸基本功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更加印证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作为初学者,虽然队员们的剪纸作品不算完美,但经过这次体验,众人被扬州剪纸文化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随后,实践团拜访了集聚区中的雕版印刷传承人陈美琦女士。她热情而又仔细地为众人介绍了雕版印刷的制作工序流程以及发展历程。“与活字印刷术不同的是,雕版印刷虽然制作时间长,但整块板子较为固定;而活字印刷的字与字之间难免会排列不整齐,像‘之、乎、者,也’这样的常用字块更是磨损严重,导致一页纸上的字迹深浅不一。”对于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的不同之处,陈美琦女士娓娓道来。
“这样的研学活动,能让学生们体验到不一样的非遗魅力。”实践团指导老师吴伊若认为,高品质的研学旅游和非遗体验行程,叫人眼前一亮。通过这次亲身接触,队员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传承的重要性。
 体验扬州剪纸
 
 体验雕版印刷
 
响应号召,传承非遗
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实践团联系中石化江苏油田新源矿业公司举行了一次团建活动。团建以“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传承非遗文脉”为主题展开,双方都真诚地交换着自身对于非遗文化保护的看法。
活动中,吴郁书记对于实践团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与实践团成员深入探讨了非遗文化保护与企业发展的关联,共同思考如何在企业社会责任和文化传承方面实现合作共赢,为扬州市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实践团成员也给出了部分建议,例如通过开展非遗文化教育项目、组织非遗知识普及活动、举办非遗工艺体验活动等方法,让公司员工更好地接触非遗文化。此外,双方商议建立长期联系,共同致力于加强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传承。
 与江苏油田新源公司代表交流探讨
 
社区宣讲,深入基层
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坐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6项、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6项。为了解扬州市民对非遗文化的认知程度,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实践团可以通过在社区开展非遗文化活动等形势增强市民对于非遗文化的认识。因此,实践团联系了宝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性地组织了非遗文化宣讲会,向市民介绍剪纸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队员们将前几日的所见所闻完整复盘,精心设计了宣传材料,布置了会场。宣讲会还特别邀请到了剪纸艺术的资深从业者、“张秀芳剪纸工作室”的负责人汪建民先生。汪建民先生以其丰富的经验,为居民们详细介绍了扬州剪纸的历史和现况。队员们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体验活动,成功地向社区居民们普及了剪纸的历史、技艺和艺术价值,引导居民关注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这场宣讲活动不仅仅是一次知识传递,也是一座文化传承的桥梁。未来,实践团将继续致力与更多社区合作,开展相关活动,共同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为扬州市的文化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宝带社区居民聆听汪建民先生讲解扬州剪纸
 
 实践团队员讲解扬州非遗
 
 
 在宝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汪建民先生、娄越书记合影
在吴伊若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当地学校、社区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河海大学“扬城小巷连古今,红色传承探非遗”实践团圆满完成了任务。文化传承任重而道远,践行非遗文化保护的行动永不止息。此次扬州行,实践团的队员们在了解更多非遗知识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志愿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队员们纷纷表示自己会努力学习,将专业知识和素质拓展有机结合,运用科学的方法向群众传递文化保护的理念,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河海大学“扬城小巷连古今,红色传承探非遗”实践团 来源:河海大学“扬城小巷连古今,红色传承探非遗”实践团
实践报告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