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以草编梦,非遗焕活

时间:2024-08-10 关注:
中国青年网温州8月7日电(通讯员 吴律舟)8月6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传承华夏 非遗留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前往位于扬州市的扬州大运河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寻广洋湖草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实践团队抵达扬州大运河博物馆时,馆内的3号展馆正在举行“一草一柳话传承,一编一织守匠心”的广洋湖草编特别展览活动,团队成员有幸得见并采访了唐师傅等几位广洋湖草编传承人。队员们根据时间维度,将采访问题划分为广洋湖草编过去历史、当前状况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几位师傅也很乐意为队员们解惑。
关于广洋湖草编过去的历史,唐师傅告诉实践团队,广洋湖草编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被当地的农民用于生产和生活,后因为清朝中后期水灾连绵,庄稼锐减,就逐渐成为了当地百姓的谋生手段,形成了当地传统农副业生产项目,“可以说,广洋湖草编一开始就来自人民,最后也是服务于人民。”唐师傅笑着对团队成员们说到。世代流传下来的,不单单是草编工艺与产品,还有广洋湖周边百姓用勤劳双手去争取,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梦。
图为活动工作室中的草编艺术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欣 供图

而对于广洋湖草编的现状,唐师傅则是向实践团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现在草编已经不好做喽。”据唐师傅所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塑料制品凭借着工业化带来的高稳定性和高产量,在市场上对草编产品造成了强势的冲击,如今大部分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草编产品已经基本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一些草编工艺品得以残存,而这一切都导致了广洋湖草编手艺传承的困难。广洋湖草编,这一世代陪伴在广洋湖周边百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离开人们的生活。
但是,唐师傅对广洋湖草编未来的发展还是抱有乐观的态度,“目前大家都已经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块的保护了,就像博物馆这边邀请我今天来参加关于草编的特别展览,就像你们大学生会来找我了解草编工艺,我也不怕它彻底失传了。”据悉,广洋湖镇政府近年来逐渐重视对广洋湖草编这一非遗艺术的保护,开展了大量相关的公益体验活动,并将草编艺术带入当地校园之中,使年轻一代看到草编、了解草编,让广洋湖草编重新走进人们的记忆当中。在被问及对广洋湖草编传承的建议时,唐师傅认为,再让草编产品去取代塑料制品是不可能的了,只有扎根于非遗工艺品这一赛道上,充分改良创新,融入当今年轻人喜欢的现代元素,与时代接上轨,让草编产品年轻化、时尚化,才能使广洋湖草编再次走进民众的视野之中。采访结束后,馆内另一位传承人带着实践团队尝试草编。在体验编织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认识到,草编是对耐心和细致的巨大考验。
 
每一根草料都需要编织者精心的挑选与处理,编织过程中也需要参与者不断去调整自身的角度与力度,任何的差错都会导致功亏一篑。通过体验,团队成员们更加体会到,每一个草编产品背后都凝结着匠人们的汗水与心血,他们以草织梦,只为让人们重新听见那来自历史的低语,感受那千百年如常的质朴与美好。他们手上握着的不再是普普通通的草,而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自古以来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图为团队成员在传承人帮助下体验草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雨欣 供图

通过本次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更加深入认识了广洋湖草编的非遗魅力。草编作品的每一个结与线条之中,都藏匿着匠人的心血,都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它的背后,是广大劳动人民跨越古今的智慧,是他们不死不灭的生活情怀,更是他们用双手编织出的,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团队成员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们能把此次实践活动带来的体验与决心,转化为实际行动,赓续传统文化的火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广洋湖草编艺术。


 
作者:吴律舟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助理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