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网
网站首页实践活动实践报告实践总结实践心得
社会实践网 > 实践活动

布上青花绽 非遗永留芳

时间:2024-08-10 关注:
中国青年网温州8月8日电(通讯员 吴律舟)8月7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学生助理团“传承华夏 非遗留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前往位于南通市的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探寻南通蓝印花布那来自千百年前的非遗魅力。
.
图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冯奕诚 供图
进入南通蓝印花博物馆,映入团队成员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幅幅绘有精美图案的蓝印花布,它们静静地悬挂在展厅之中,向来往的游客展示着那份生机勃勃的动:鸟兽在嬉戏,山水在流动,人们在来往。那一幅幅世间百态画,就匿存在这一匹匹青蓝色的布匹之中,其中的每一条线条,每一个图腾,都承载着匠人的智慧和情感,是手与心的交融,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实践团队了解到,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这种印花技术采用天然植被靛蓝染料,通过雕刻、印压等手法将图案呈现在布料上,再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最终形成这拥有独特韵味的蓝印花布。“正是南通蓝印花布这精细入微的工艺与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坚持,才使它能够经过岁月的考验,跨越时光的长河,来到我们的面前。”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介绍到。
参观完馆中展品后,实践团队有幸在现场观看了传承人师傅制作蓝印花布。师傅们熟练地调配染料,使染池呈现出一种迷幻般的纹路,又将挑选好的棉布小心翼翼地放入染池之中,就见原本平淡无奇的白色布料逐渐呈现醇厚的蓝色花纹,这种由浅入深的渐变仿佛赋予了布料新的生命,令团队成员们惊叹不
图为馆内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嘉伟 供图
已。在得知实践团队的来意后,传承人师傅很乐意地接受了成员们的采访。据传承人师傅所说,他从事蓝印花布工艺的传承工作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即使是收入低薄,也一辈子离不开这个手艺了。“你们这些年轻人能来到这里,看我的手艺,我就很高兴了。”传承人师傅告诉实践团队,随着大众对非遗技艺传承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了南通蓝印花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于蓝印花布的文化创意产品在市面上越来越多。“我们传承人都在探索嘛,就比如将蓝印花布应用在日常家居设计、服装设计上啊。我有几个徒弟都已经尝试在这些领域将蓝印花布技艺发扬光大了。”但在团队成员问及传承人师傅为何还留在此处时,传承人师傅神情中却有一丝落寞:“我已经老了,思想不活络了,就留在这里给你们展示蓝印花布这门技艺,让更多人认识到南通蓝印花布就好了,接下来的传承,就交给他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好了。”师傅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团队成员们,以心琢物,以手造物,师傅对蓝印花布技艺的热爱与执着,使他手上的布匹不再是普通的艺术品,而是匠人对古老传承丰富情感的延伸。
图为团队成员展现自己制作的成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贲智栋 供图

采访过后,传承人师傅带领团队成员体验了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在师傅的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们学会了如何去调配染料,用花色刻板在布料上进行刮浆,虽然手法生疏,但每完成一步,都是一种传承非遗技艺的喜悦与成就感。最后,在师傅的帮助下,实践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蓝印花布成品,布匹上色泽沉静、青白相间,青色深邃浓郁,白色纯洁无暇,二者相互映衬,显得整体素雅大方,团队成员们不由得称赞南通蓝印花布技艺的奥妙。通过本次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对南通蓝印花布这一非遗艺术有了新的认识。“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五日为期,六日不詹。”这朵来自千百年前的青花,跨越悠悠时光,依旧绽放在我们眼前的布匹之上,向人们诉说着中华人民对美的无限向往,展现着那特有的韵律与美感。团队成员们还意识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他们,更应该去学习、去了解、去传承如蓝印花布这般的文化遗产,他们要将本次实践活动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运用到今后日子的方方面面去,为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更广泛的领域生根发芽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者:吴律舟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院长助理团
实践活动推荐
回顶部社会实践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