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门文化,续写新荣光
为积极响应寒假期间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号召,为更好地了解与传播中华门文化,为响应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文明薪火,曲阜师范大学“译路百代门”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1月27日至2月25日进行了社会实践,实地考察古建筑的门,并进行线上线下的调查采访,推动对中华优秀传统门文化的传播,此次实践活动我也感悟颇深。
社会实践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了只有9.85%的人对古建筑的门文化比较了解,3.79%的人对门的种类非常了解,41.67%的人对门有关的民俗文化不了解,调查问卷的结果使我们得到绝大多数人对中华门文化的了解度不深甚至完全不了解的结果,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华门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有人将它传播与传承下去。我感受到了我们肩上的责任,也深深感受到了此次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我知道,门文化绝不单单指物质上的门,更重要的是精神意义上的的门。
图为实践队员进行门文化问卷的调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文秀 供图
实践队员于2024年1月27日至2月25日开始实地考察具有代表性建筑的门,我也很珍惜这样一个可以深入考察山东德州禹城禹王博物馆的机会,我提前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禹王博物馆的资料,但发现其中有关门文化的相关资料确实少之又少。2月1日我来到了禹王博物馆参观,其实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这参观,但这一次对我来说却及其重要,因为我感觉自己肩负着传播大禹文化中的门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整个大禹文化的重要意义。
禹王亭博物馆院落坐北朝南,为仿明清建筑,由山门、钟鼓楼、大禹文化长廊、享殿、禹王殿、东西配殿、具丘山、禹王亭、禹王湖等组成。
我首先来到的是院落南首,这里的门是一牌坊式山门,门上方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手迹,匾额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和眼睛”,这”禹王亭”的匾额让这座门更加具有文学意义,只是一座建筑物,有了文字书法的装点,便从单纯的物质场所升华为精神意境所在。另外我观察到,大于正门的前面有两座威严的狮子像,经过了解狮子像多设于门的两旁,有护卫门卫、招财纳福的意义,狮子还被视为吉祥之兽,能够驱邪避恶、保护人民。
图为实践队员实地考察禹王博物馆正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文秀 供图
据我观察,大门的门楣都彩绘各种图案图案中祥禽有“鸳鸯戏水”“双凤牡丹”“鹭鹚莲花”“飞鸟芭蕉”“雀鸣竹林”等,瑞兽有“犀牛望月”“松鹿园春”“麒麟送子”“狮子滚绣球”等。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察禹王博物馆中门的构造及图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文秀 供图
这些图案皆是吉祥图案,多出自于古人之笔,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此行我深入了解了禹王博物馆门文化背后的历史及大禹治水的文化,我钦佩于大禹治水的那种尊重自然,大公无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我还去考察了大禹公园,其门的建造也更多地使我震撼,它保留了古代的建筑风格,它的正门,为木石结构跌檐式琉璃瓦盖顶的牌坊和造型精美独具匠心的花岗岩石桥,给人一种精神上享受。
随后,我又结合那天的实地考察整理了资料,我将门文化讲给了弟弟妹妹以及在社区中进行门文化的宣讲,让更多的人了解不被注意的中华门文化,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为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向妹妹传播禹王博物馆门文化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朱文秀 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对我来说颇具意义,让我对传承门文化有了更明晰的方向,也让实践队投身于门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的步伐更加坚定。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致力于传承门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世代相传,不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新形式、新载体融入社会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讯员 朱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