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财经大学咫尺青绿队赴皖南多地对林下经济开展调研
8月15日至8月21日,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咫尺青绿队立足“林下经济”课题,以“乡村振兴背景下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新路径探索”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访宣城市绩溪县半坞村、解密黄山市“绿野仙踪”西溪南、走进池州市茶山村,从林下种植、森林旅游等方面对皖南地区林下经济展开调查,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林下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经济潜力,但是仍存在如集约化程度不高、投资不足、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亟待解决。对此,咫尺青绿队基于调查分析结果,提出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径,推动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走近绩溪林业局,据林业部门负责人介绍,全县发展林下经济面积64.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面积6.0万余亩、林下养殖面积1.8万亩,采集加工利用林地面积31.0万亩,森林景观利用面积25.7万亩。一是林下中药材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创成“安徽省十大皖药基地”2个、市级三大产业林下黄精等中药材示范基地2个,年产黄精200吨;二是林下培育食用菌收益稳定,林下种植香菇25万棒,年产香菇、木耳等食用菌150吨。
图为团队队员向绩溪林业局林下经济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
绩溪县蓄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产业多样化、规模化逐渐形成,辐射带动农民参与程度不断扩大,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生态可持续发展。2022年底林下经济产值达3.5亿元,带动全县1.95万人从事林下经济工作,增收5900万元。
与茶农互动,看多元化林下种植业齐发展
图为咫尺青绿队成员在绩溪县半坞村实地调研“林下+茶叶”模式
8月15日,咫尺青绿队来到绩溪县大障村,走近山核桃树林,和当地农民深入互动。在采访中了解到,将茶叶种植在大片山核桃树林下是为了充分利用酸性土和土壤空间,让多方作物更好地汲取阳光和水源。茶叶的附加值较高,在不同时节采摘茶叶,可以制毛峰、草青等种类多样的茶叶,收入可观,因此当地茶农较多。黄精和茶叶交错生长,作为一味中药的黄精,功效众多,农民们会在春秋采摘,留一部分自己食用剩余部分用来出售。在当地农民的讲述中,可见林下种植业前景可观,是绩溪县林业经济的一大重要来源。
赏森林景观,“绿野仙踪”带动旅游经济发展
图为咫尺青绿队实地考察黄山市西溪南“林下+旅游”模式
8月17日,咫尺青绿队前往有着“苍绿之舟,人间故里”之称的西溪南古村。夏末秋初,村落仍绿意盎然,翠色欲滴。现实版“绿野仙踪”尽收眼底。据黄山的团队成员介绍,西溪南这座古村落相较于皖南其他古村,显得不太合群。大多数皖南古村选址多是依山傍水,唯独西溪南一片旷野,盆地地貌,方圆数十里一马平川,树林和溪水相依相偎。焕然一新的地貌吸引着众多游客。作为林下经济中的森林景观,这片古村落为当地旅游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咖啡小屋、文创商店、果酒小铺……精致典雅,游客们在参观完别具一格的森林景观后也可在此休息。林下经济助推旅游经济,森林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团队成员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随机采访游客,游客表示来这里是因为这里自然环境好,大片的森林湿地提供庇荫,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感觉身处“绿野仙踪”的童话世界中。
看药茶“联姻”,林下套种双收益
图为池州市茶山村村支书带领咫尺青绿队走访“油茶+黄精”生产基地
8月21日,咫尺青绿队成员一同前往池州市茶山村,看当地特有的林下套种景象。在与村书记交谈后我们了解到当地村民利用油茶和黄精成熟期之差,错开时间分别培育两种作物,充分实现了收益连续化和土壤有效利用。油茶林下种植黄精也是考虑到黄精喜半阴湿的生长环境,而油茶林恰好为其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黄精的种植又能为油茶松土,两者互惠互利,难怪当地书记调侃道“它俩联姻是再合适不过喽”。这种林下套种模式也有益于当地的农民,两种作物的成熟期不同,农民能从中获取不错的收益。可见,套种模式的林下经济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过去的茶山村经济欠发达,近些年,村里盘活荒山荒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村集体参与分红。今年,茶山村再次和种植大户合作,探索“地上油茶,地下黄精”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油茶树挂果前的几年“空闲期”,以种植油茶林、套种黄精中药材为主导,推动茶药“联姻”,发展林下经济,填补油茶基地前期经济效益的空白。
咫尺青绿队在多天的调研中看见了多元化的林下经济,也从农民、游客和村镇干部的口中感受到了林下经济丰收的喜悦。有感于山区经济模式发展的多样化和创新化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林下经济的新型优质发展路径。